Installation Guide (文言文)

From ArchWiki

This article or section needs to be translated.

Notes: Partial translation, started 2022-08-15 (Discuss in Talk:Installation Guide (文言文))
翻譯狀態:本文章是 Installation guide 的翻譯版本。最近一次的翻譯時間:2022-08-15。點擊本連結查看英文頁面之後的變更。

本文將指導如何用官方安裝鏡像啟動的Live系統安裝Arch Linux。 安裝介質現提供無障礙協助工具,對此使用無障礙輔助選項安裝Arch Linux頁面有詳細描述。 關於其它的安裝方法,請參閱安裝過程分類下的其他條目

建議在安裝前閱讀常見問題。 對於本文中使用的慣用術語,請參閱閱讀幫助。 請將程式碼中斜體的部分按實際情況替換成具體內容。

有關更詳細的說明,請閱讀本指南內相應的ArchWiki文章或各類程式的手册。 若需要互動幫助,可以使用IRC頻道論壇

Arch Linux能運行在最少512 MiB記憶體的x86_64機器上,但從安裝媒介啟動系統並成功安裝需要更多的記憶體。 [1]基本安裝將佔用小於2 GiB的存儲空間。 由於安裝過程中需要從遠程存儲庫獲取套裝軟體,電腦將需要一個有效的互聯網連接。

安裝前的準備

獲取安裝映射

訪問下載頁面,並根據需要的引導管道,獲取ISO文件或netboot映射以及相應的GnuPG簽名。

驗證簽名

建議使用前先驗證所下載檔案的簽名,特別是從HTTP鏡像源下載的檔案,因為HTTP連接一般來說容易遭到攔截而提供惡意鏡像

在一臺已經安裝GnuPG的系統上,可通過下載PGP簽名 (在下載頁面的Checksums下方)到ISO文件所在的路徑,然後用以下管道驗證簽名

$ gpg --keyserver-options auto-key-retrieve --verify archlinux-version-x86_64.iso.sig

另外,在一臺已經安裝Arch Linux的電腦上可以通過以下管道驗證:

$ pacman-key -v archlinux-version-x86_64.iso.sig
注意:
  • 如果安裝映射是從鏡像網站下載,而不是從archlinux.org下載的話,則簽名是可以被偽造的。 在這種情況下,請確保用來解碼簽名的公開金鑰是被另一個可信的金鑰簽署的。 gpg命令將會輸出公開金鑰的指紋。
  • 另一種驗證簽名的方法是確保公開金鑰的指紋等於其中一位簽署了ISO文件Arch Linux開發者的指紋。 請參閱維琪百科獲取更多關於公開金鑰加密的資訊。

準備安裝介質

安裝映射可以通過USB快閃記憶體盤光碟和帶PXE的網絡提供給目標機器:請按照合適的文章,使用所選映射為自己準備安裝介質。

啟動到Live環境

注意: Arch Linux安裝鏡像不支持安全啟動 (Secure Boot)。要引導安裝媒介,需要禁用安全啟動。如果需要,可在完成安裝後重新配寘安全啟動
  1. 選擇從帶有Arch安裝檔案的媒介啟動,通常是要在電腦開機自檢時按下某個按鍵,一般在啟動畫面會有提示。 具體情況請參攷主機板說明書。
  2. 當引導加載程式功能表出現時,選擇Arch Linux install medium並按Enter進入安裝環境。
    提示: 安裝映射在UEFI模式下使用GRUB引導,在BIOS模式下使用syslinux引導。請參閱README.bootparams獲取引導參數清單。
  3. 您將會以root身份登入進一個虛擬控制台,默認的Shell是Zsh

如果想一邊安裝,一邊使用Lynx查看本指南,可以使用Alt+箭頭 快速鍵切換不同的控制台。 要編輯設定檔,可以使用mcedit(1)nanovim。 請參閱packages.x86_64獲取安裝介質中包含的套裝軟體清單。

控制台鍵盤佈局

控制台鍵盤佈局默認為us (美式鍵盤映射)。 列出所有可用的鍵盤佈局,可以使用:

# ls /usr/share/kbd/keymaps/**/*.map.gz

如果您想要更改鍵盤佈局,可以將相應檔名添加進loadkeys(1),但請省略路徑和副檔名。 比如,要添加德語鍵盤佈局:

# loadkeys de-latin1

控制台字體位於/usr/share/kbd/consolefonts/目錄中,設定管道請參攷setfont(8)

驗證引導模式

要驗證引導模式,請用下列命令列出efivars目錄:

# ls /sys/firmware/efi/efivars

如果命令結果顯示了目錄且沒有報告錯誤,則系統以UEFI模式引導。 如果目錄不存在,則系統可能以BIOS模式 (或CSM模式)引導。 如果系統未以您想要的模式引導啟動,請參攷您的主機板說明書。

連接到互聯網

要在Live環境中配寘網絡連接,請跟隨以下步驟:

  • 確保系統已經啟用了網路介面,用ip-link(8)檢查:
    # ip link
  • 對於無線局域網 (Wi-Fi)和無線廣域網 (WWAN),請確保網卡未被rfkill禁用。
  • 要連接到網絡:
    • 有線以太網——連接網線。
    • WiFi——使用iwctl驗證無線網路。
    • 移動寬帶數據機 (移動網卡)-使用mmcli實用程式連接到移動網絡。
  • 配寘網絡連接:
    • DHCP:對於有線以太網、無線局域網 (WLAN)和無線廣域網 (WWAN)網路介面來說,動態IP地址和DNS伺服器分配 (由systemd-networkdsystemd-resolved提供機能)能够開箱即用。
    • 靜態IP地址:按照靜態IP地址進行操作。
  • ping檢查網絡連接:
    # ping archlinux.org
注意: 默認情况下,安裝映射已預配寘好並啟用了systemd-networkdsystemd-resolvediwdModemManager。但已經安裝好了的系統並非如此。

更新系統時間

使用timedatectl(1)確保系統時間是準確的:

# timedatectl set-ntp true

可以使用timedatectl status檢查服務狀態。

建立硬碟分區

系統如果識別到磁片,就會將其分配為一個塊設備,如/dev/sda/dev/nvme0n1/dev/mmcblk0。 可以使用lsblk或者fdisk查看:

# fdisk -l

結果中以romloop或者airoot結尾的設備可以被忽略。

對於一個選定的設備,以下分區是必須要有的:

如果需要創建多級存儲例如LVMdisk encryptionRAID,請在此時完成。

請使用fdiskparted修改分區表。 例如:

# fdisk /dev/the_disk_to_be_partitioned (要被分區的磁片)
注意:

分區示例

UEFI與GPT
掛載點 分區 分區類型 建議大小
/mnt/boot1 /dev/efi_system_partition EFI系統分區 至少300 MiB
[SWAP] /dev/swap_partition Linux swap (交換空間) 大於512 MiB
/mnt /dev/root_partition Linux x86-64根目錄 (/) 剩餘空間
  1. 如果使用的引導加載程式能够從根磁片卷中加載內核和initramfs映射,則可以使用其他掛載點 (例如/mnt/efi)。 請參閱引導加載程式中的警告部分。
BIOS與MBR
掛載點 分區 分區類型 建議大小
[SWAP] /dev/swap_partition Linux swap (交換空間) 大於512 MiB
/mnt /dev/root_partition Linux 剩餘空間

另請參閱佈局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