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stallation Guide (文言文)
此文之誌,在夫教君何以得正統之映像,製介質,因啟 Live 系統以裝 Arch Linux。亦有無障礙之器,詳表於此。欲求他法,覽諸文,各得其所。
諫曰:裝前,參尋常疑問之解,預明此文之習語,因實情而更斜體
之部以所需。
此文作簡,君須因序而行,欲求其詳,見其文於 ArchWiki,抑見各程序之手冊。至若交互而助,則求諸IRC 頻道與論壇。
當至劣之勢,Arch Linux 效而自若於 64 位計算機 512 MiB 內存者。然自啟 Live 系統以至於裝畢,內存須甚焉。[1] 至簡之裝者,其占硬盤之空間者減 2 GiB 也。於裝,須令互聯網連接,以取包於遠程庫。
裝之預備
得映像
謁下載之頁,因所欲而擇得 ISO 文件抑 netboot 映像及各自之 PGP 署名。
驗署名
諫曰:裝前,驗所得之署名,自 HTTP 鏡像源 者尤甚:為其易見截,而終布邪劣鏡像之故也。
若既得 GnuPG 與 PGP 署名(謁下載之頁,取於 Checksums 之下),合後者與 ISO 文件於一處,驗如下:
$ gpg --keyserver-options auto-key-retrieve --verify archlinux-版本-x86_64.iso.sig
Arch Linux 下亦可:
$ pacman-key -v archlinux-版本-x86_64.iso.sig
製介質
以 ISO 製介質,其類也多,試列舉之:U 盤、光盤及 PXE。依其道而行,則各得其所。
至若 netboot 映像,則備 U 盤以作 UEFI 引導,依此法而行。
啟 Live 系統
- 引導介質。常於計算機加電自檢之時,遽按某鍵(如 F12)。蓋啟頁有跡,抑見其主板策以聞其詳。
- 方引導條目見,
- 若為 ISO 映像,擇 Arch Linux install medium而按
Enter
。 - 若為 netboot 映像,於 Mirror 條目擇定鄰傍之鏡像,後擇 Boot Arch Linux 而按
Enter
。
- 若為 ISO 映像,擇 Arch Linux install medium而按
- 而後登錄以 root,進於一虛擬控製臺。默認 Shell 者,Zsh 也。
e
抑 Tab
以錄引導參數。於 netboot 映像則用 iPXE,可擇定啟動參數於啟動選項條目。參 README.bootparams 以得引導參數之全列。
- 自擇定啟動參數之例,蓋多見於變字體之大小於超高分辨率 (HiDPI) 屏也。欲令其字易讀愈——適 Live 系統之啟,屏之未辨為 HiDPI 之時——用
fbcon=font:TER16x32
有助焉。閱 HiDPI#Linux console (tty)以會其詳。
欲多控製臺之並行(如啟 Lynx 而覽本文),宜用 Alt+箭頭
敏鍵以更替於眾。欲編輯配置文件,宜用 mcedit(1)、nano[broken link: invalid section] 及 vim[broken link: invalid section] 等編輯程序。閱 packages.x86_64 以得程序之全列。
諫於 archinstall
若君瑣令而欲簡其勞,權試正統之腳本 archinstall
。詳見 archinstall。
雖然,諫曰:初學者莫恃以圖便宜。裝 Arch Linux 者,Arch Linux 學術之基礎也,若略之,則臨疑難,雖簡之至,戰戰兢兢。束手無策而累他人,於己於人之重不利也。
archinstall 須得#互聯網之連接。
# archinstall
配置控製臺鍵盤布局及字體
系統啟,默認之控製臺鍵盤布局者,us
(美式鍵盤)也。欲見其全列,令如下:
# localectl list-keymaps
欲遷鍵盤布局,宜用 loadkeys(1)。例以德語鍵盤布局:
# loadkeys de-latin1
控製臺字體[broken link: invalid section]位於 /usr/share/kbd/consolefonts/
,亦可用 setfont(8) 而擇定,僅留其名而略其所自及所結也。例以一極大之字體宜於 HiDPI 屏者,令如下:
# setfont ter-132b
驗引導之式
查 UEFI 位數,如下:
# cat /sys/firmware/efi/fw_platform_size
夫系統者,上令見 64
則 x64 UEFI 式引導也;見 32
則 IA32 UEFI 式引導也,然論其引導加載程序,則僅可役 systemd-boot 抑 GRUB;無此,則蓋以 BIOS 式(抑 CSM 式)(此二式者,常見於舊計算機抑未配置之虛擬機也)引導。
若不如願(UEFI 抗於 BIOS 式),試閱其主板策。
互聯網之連接
於 Live 環境,欲配置網絡,循策如下:
- 須得系統之既啟網絡接口;驗以 ip-link(8):
# ip link
- 若夫無線局域網(Wi-Fi)以及無線廣域網(WWAN),須得網卡之未禁於 rfkill 。
- 網絡之連接:
- 配置其連接:
- DHCP[broken link: invalid section]:systemd-networkd 及 systemd-resolved 供其功能。論於有線以太網、無線局域網 (WLAN) 以及無線廣域網 (WWAN) ,則動態 IP 地址與 DNS 服務器之分配者,自得也哉。
- 靜態 IP 地址:依Network configuration#Static IP address而行。
- 查之以 ping:
# ping archlinux.org
更新時刻
據 Live 環境之所默認,systemd-timesyncd 啟者,時刻因互聯網之連接而自動同步也。
驗時刻之同步以 timedatectl(1) :
# timedatectl
創硬盤之分區
若辨內置之硬盤、U 盤抑或移動硬盤之類,系統遽以一塊設備分之,例以 /dev/sda
、/dev/nvme0n1
抑 /dev/mmcblk0
。試以 fdisk 觀之:
# fdisk -l
註曰:上令之末者,小寫 l 也。
所見之結以 rom
、loop
抑 airootfs
者當略;mmcblk*
之結以 rpbm
、boot0
或 boot1
者亦略。
論及擇定之設備,須有分區者如下:
役分區之器以修分區之列,試舉之:fdisk 、parted、cfdisk。
例:
# fdisk /dev/欲分區之磁盤
- 謀分區以長遠之策,以避其後再分區及險繁之轉換。
- 欲為 LVM、system encryption 或 RAID 建堆疊塊設備,即刻為之。
- 若擇定之磁盤 既有 EFI 分區,即用斯也,莫另建之。
- 若文件系統相與,則可置 Swap 空間於 swap 文件之上。亦可畢裝,而後配置基以 zram 之 swap[broken link: invalid section],以避基以磁盤之 swap 之用。
分區策略之例
既裝系統之掛載位 | 分區 | 分區型 | 合宜之空間 |
---|---|---|---|
/boot 1
|
/dev/efi_system_partition
|
EFI 系統分區 | 1 GiB |
[SWAP]
|
/dev/swap_partition
|
Linux swap(交換空間) | 不減 4 GiB |
/
|
/dev/root_partition
|
Linux x86-64 根分區 (/) | 不減 23-32 GiB |
既裝系統之掛載位 | 分區 | 分區型 | 合宜之空間 |
---|---|---|---|
[SWAP]
|
/dev/swap_partition
|
Linux swap(交換空間) | 不減 4 GiB |
/
|
/dev/root_partition
|
Linux 根分區 (/) | 不減 23-32 GiB |
另閱布局之例。
格式化分區
分區且成,遽須格式化以建合宜之文件系統也。閱 File systems#Create a file system 以得其詳。
例曰:欲建 Ext4 文件系統於 /dev/root_partition
,則令曰:
# mkfs.ext4 /dev/root_partition
# mkswap /dev/swap_partition
/dev/*_partition
以相宜塊設備之址.至若 EFI 系統分區,格式化 適 FAT32 式,令以 mkfs.fat(8)。
# mkfs.fat -F 32 /dev/efi_system_partition
掛載文件系統
掛載 根卷於 /mnt
。例以根卷之為 /dev/root_partition
:
# mount /dev/root_partition /mnt
建掛載位之余者於 /mnt
之下(如 /mnt/boot
之於 /boot
),掛載群卷,循其序次,各得其位。
{{Tip|令以 mount(8) 之附 --mkdir
者,以建其位而掛載焉,抑可預建以 mkdir(1)}。}
於 UEFI 系統,掛載 EFI 系統分區:
# mount --mkdir /dev/efi_system_partition /mnt/boot
# swapon /dev/swap_partition
genfstab(8) 隨後探辨其所掛載。